7月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种业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优化营商环境,引导资源、技术、人才、资本等要素向重点优势企业集聚。
[div][div]
做大做强种业企业是种业振兴的重要任务。为探讨和培育优势企业发展体制和机制,探索建立企业间高效顺畅的沟通、交流与合作平台。7月24日,国家农业技术中心暨安徽丰达集团种业发展战略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div][div]
研讨会现场
[div][div]
作为国家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国家农业技术中心在多功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继续发挥主导作用。
[div][div]
国家农技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张野在会上指出,国家农技中心正在大力创建国家农技集成中心,构建以产业为主线、任务为牵引,国家农技推广机构、科研院所、龙头企业、新型经营主体等为主体的新型农技推广服务模式,推进重要、关键、共性技术的集成、成熟、试验示范、推广应用。
[div][div]
国家农业技术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张野
[div][div]
会上,国家农技中心与安徽丰达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与会人员就深化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合作、加速种业科技成果转化等进行了交流探讨。
[div][div]
两家单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是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开始。张野指出,希望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建立高效顺畅的沟通合作机制。一方面帮助国家农技中心推进品种区域试验、品种登记、种子检验认证、种业监测服务、品种展示评价、良种繁育服务六大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其在种业振兴中的支撑作用。另一方面,帮助安徽丰达集团加强品种培育、品种试验、种子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强化产品定位、市场开拓和品牌建设,加快优良水稻、玉米新品种的示范推广,进一步提升在种业的影响力,充分发挥平台优势和资金、管理、资源整合的引领作用,携手推动我国农作物种业持续健康发展,助力种业振兴。
[div][div]
签约现场
[div][div]
据了解,作为农业农村部直属事业单位,国家农技中心将立足支撑行政、引领体系、服务产业的总体定位,围绕种业振兴要求,把握支撑种业管理、服务种业发展的主线,持续推进品种区域试验、品种登记、种子检验认证、种业监测服务、品种展示评价、良种繁育服务六大体系建设。
[div][div]
张野强调,今年和今后一段时间,国家农业技术中心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div][div]
一是严格品种区域审批。按照统一归口管理、分类管理的原则,做好各种渠道实验的组织管理工作,加强实验信息技术应用,加强实验监督检查,完善实验主体退出机制,提高实验能力水平。优化评价指标,严格品种试验技术要求,加大优质高产专用品种的测试筛选力度,发挥国家区域试验的引领作用。
[div][div]
上半年,针对品种同质化问题,种业部门修订了水稻、玉米品种审批标准,提高了分子检测位点差异、产量、抗性等重要指标要求,大幅提高了审批门槛。相关标准已在7月初农业农村部召开的种业保护知识产权专项整治行动电视电话会议上向社会公布征求意见。下半年重点加强绿色通道和联合体测试监管,发现问题坚决取消资格。
[div][div]
二是优化品种登记服务。继续推进登记许可审查标准化、规范化和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品种登记服务效率。开展品种重复登记和符合性验证工作,制定作物验证性状和符合性判定标准,构建已登记品种验证指标体系,为事中事后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div][div]
从去年年底开始,以向日葵为抓手,对注册品种进行清理,对分子检测发现的近似品种进行劝退。农业农村部已宣布取消269个品种。接下来,将努力清理已登记的品种。经检测无场地差异且申请人不主动注销登记的,将依法依规予以注销登记,并努力解决种子仿制问题。
[div][div]
三是加强种子检验认证。充分发挥国家农作物种子质量检验中心的作用,组织种子质量监督抽查,加强农作物品种真实性监管,实施重点农作物种子质量监测。统筹向日葵等34种作物DNA指纹数据库建设,建设全国统一开放的DNA指纹识别平台,规范品种标准样品的管理和利用。推动种子认证制度的出台。
[div][div]
上半年,该中心筛选认定了全国首批90个质量监测点,并组织了样品检测鉴定。完成玉米、水稻、小麦品种真实性SNP鉴定标准验证和数据库建设,为维护市场秩序、保护品种创新增添了新武器。下一步,将大力推进34个审定登记作物SSR分子检测技术数据库的建立,完成在线DNA鉴定平台。
[div][div]
四是加强种业监测服务。做好全国种子供需形势分析、种子市场动态监测、种业统计分析,创新调度机制,完善监测网络,加大对重点作物、重点企业、重点基地的调查研究。优化种业大数据平台建设和运营,提高种业监测和种子形势调度水平,加强种子生产信息引导、种业安全评估和风险预警。上半年及时调度种子生产,分析种子供需形势,监测种子价格动态,为部有关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和信息支持。
[div][div]
第五,加强品种展示和评价。认定一批国家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基地,建立健全品种评价指标和专家评价机制,大力开展审定登记品种的示范和跟踪评价,举办品种展示现场观摩活动,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发布一批具有引领性、标志性的种业创新成果,服务农民见粮选种。今年,在全国范围内展示和评估了4300多个品种。首批60个国家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基地已经确定,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和欢迎。
[div][div]
第六,加强良种繁育服务。加强对种子基地建设的指导,协助推动种子生产县奖励政策落实,组织开展种子生产县奖励评审,新认定一批种子生产县和区域繁育基地。组织先进种子生产技术的研究和集成推广。上半年,财政部加大支持力度,配合种业部门落实制种大县奖励政策。今年奖励基金从10亿元增加到20亿元,连续五年奖励。重点支持与龙头企业共建优势基地,促进基地做优、企业做强同步发展。
[div][div]
接下来,国家农技中心将组织开展制种县中期评估,启动新一轮制种县和区域育种基地认定工作。今年上半年,中央种业取得明显成效,特别是修订了水稻、玉米品种审定标准,取消了向日葵品种登记,审定了水稻、玉米、小麦品种真实性鉴定SNP标记法三项标准,落实了制种大县奖励政策。
[div][div]
农业部种业管理司、国家农业技术中心、安徽、甘肃、浙江、上海等四省(市)种子管理部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等领导专家,安徽丰达集团相关领导参加会议。
[div][div]
[div][div]
会后,领导专家一行参观了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实验基地。
[div][div]
来源:农业金融网种业采集